按照黨中央、國務院決策部署,2013年9月云南省第一次全國地理國情普查工作正式啟動。該項工作歷時三年,耗資5.19億元,投入4千余測繪人,完成了建國以來云南省實施的普查要素最全面、采用技術最先進的一次地理國情調查,首次全面準確地摸清了云南地理國情家底。
2017年5月18日,云南省第一次全國地理國情普查工作正式通過驗收。10月20日,云南省測繪地理信息局、省國土資源廳、省統計局、省普查辦聯合發(fā)布了《云南省第一次全國地理國情普查公報》。
本次普查對象為云南省陸地國土范圍內的地表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,采用0.5米高分辨率的遙感影像為主要數據源,綜合利用已有基礎地理信息資源,整合其他部門專題資料,獲取了由10個一級分類、58個二級分類和149個三級分類共1642.2萬個圖斑構成的全覆蓋、無縫隙、高精度的海量地理國情數據,總數據量達27.7TB,并以2015年6月30日為標準時點,對普查數據進行了統一時點核準,如實表達了云南省地理國情要素在標準時點的現實狀況。
普查工作一是查清了云南省各類地形地貌的面積構成和空間分布;二是查清了9類種植土地的面積構成和空間分布;三是查清了林草覆蓋的面積構成和空間分布;四是查清了全省水域覆蓋的構成及空間分布;五是查清了全省荒漠與裸露地的類別、面積、構成及空間分布;六是查清了全省鐵路與道路的路面面積、長度、構成及空間分布;七是查清了全省房屋建筑(區(qū))占地總面積為4807.00平方千米,約相當于14.5個滇池面積。
本次普查數據客觀反映了全省資源環(huán)境和國情國力的本底狀況,有利于促進相關部門科學合理保護和利用資源,推動國家重大發(fā)展戰(zhàn)略及省重點工程的落實。
地理國情是重要的基本國情,是指山水林田湖等地表自然和交通網絡、居民地與設施等人文地理要素的空間分布、特征及其相互關系,是從空間角度反映一個國家自然、經濟、人文的信息。(來源:人民網)